力帆實業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衛
騰訊汽車:目前我們投入這么巨大,您覺得什么時候才能收回成本?
陳衛:技術沒有突破的時候你只能靠商業,所以力帆的做法,我們一年是30萬臺新能源車的產能,你們可以看到我們融了50多個億,干了一個跟比亞迪一樣大的電池廠(60億瓦時),那就意味著說我們一年要做30萬臺新能源汽車,估計國內除了比亞迪有這樣雄心勃勃的做法以外,我們估計是算第二家,而且我們今年的產能已經上來了。這塊兒可能是慢工出細活,但是你能否在這個差異化的過程中間,用商業和技術的一個有效的結合。因為我們讓消費者更加受益,因為便宜嘛,而且車的性能你會看到加速性比燃油車好、噪聲比燃油車低,可控性比燃油車好,但是你說對于消費者來講,他唯一感到不安全的就是電池問題。如果我們能夠解決好這個能源站換電,對消費者來講沒有改變他的消費習慣,這個漫長的過程就是說,你能源站多少年不建設,就像我們加油站一樣,我們花了30年的時間,讓平均每三公里有一個加油站,但是我們的能源站肯定不會花這么長時間,我們預計大概5到10年時間,基本上就要建成這么一個規模,我們在國內是500個能源站,再加上無人駕駛的自動配送,剛才我沒講這些細節的東西。
就是我們后面都是通過無人駕駛自動配送,根據你的需求把電池送到你那兒去,現在可能還看不到,只能說再到明年你可以看到。
騰訊汽車:要是咱們的30萬產能,現在市場這種情況,一年也是幾萬輛的銷售規模。
陳衛:現在今年我們就有7000臺車,也是在試水。本身來講,整個產業都是受限于電池的產能,所以我們就是在等電池的產線能夠規模化起來,訂單太多了,整個新能源車的訂單一點都不缺,缺的就是電池受限。
騰訊汽車:有一種說法,國內現在做新能源的整個廠,實際上是在給國外的電池廠打工。
陳衛:電池廠我們各個車廠,如果真的要做新能源的車廠,都投入了自己的電池廠,沒有一家例外,沒有跟國外打,整個產業鏈都是自己的。
騰訊汽車:你像韓國的LG什么的,國內很多都在用他們的。
陳衛:用他的只是一個過渡階段,當你再往前走,發現你的利潤已經沒法跟市場競爭的時候,你必須做自己的產業,就像特斯拉一樣的,因為這個本身是一個新的產業,它不僅僅是一個電池本身,電池只是一個載體,它的技術演變,現在我們看到叫1.5代(就像通訊系統一樣),我們已經儲備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技術,今后這個方向中國政府的指導思想跟日本這個還是有差異的。當然回到剛才你的問題,大家都會做自己的,做到1塊錢以內1瓦時的標準,無論你用什么技術,市場必須讓你走到這條路上來(成本),消費者才能接納,才能夠覺得用你的電動車比用燃油車要方便、便宜、可靠、安全。所以說你剛才說的問題是存在的,但是這是一個過渡的問題。